記錄片《島國殺人紀事》
編 導:蔡崇隆。曾任自立早報記者、財訊雜誌採訪編輯、超視「調查報告」專題記者、民視「異言堂」專題記者,現任公視紀錄片組製作人。
攝影剪輯:沈紘騰
執行製作:鍾凱喬
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1026.htm
***** 觀後感 *****
◎作者蔡崇隆如何呈現蘇建和案?
在我看來,作者以他的眼睛帶著我們一起來看蘇案的始末,鏡頭不時會切換到一幕:作者坐在剪輯室看著好幾台電視,看不同的電視上撥放著有關蘇案的不同畫面,再配合著蔡崇隆的獨白,提出他個人的疑問。接下來,便是一連串有關剛剛提出的那個問題的探討。他用了大量他個人的的POV shot (觀點鏡頭point of view shot:攝影機擺在與人眼睛相同的位置所拍下來的鏡頭,表示該人物所見),並且夾敘夾議,充滿了對本事件的批判。
在他的鏡頭下,蘇建和、劉秉郎及莊林勳三人成了貨真價實的受害人,他們被司法壓迫的經過,在真實與虛構的畫面下建構了出來。例如用長鏡頭拍幾個年輕人被警察毆打的虛構畫面,後面接著三人家屬的探監告白,媽媽心疼的說著小孩如何被汐止分局的警察刑求。在我看完這一段畫面後,我覺得我被暗示要這麼想…「他們三個的確有被刑求,所以他們簽的認罪自白書應該無效」
在例如有關劉秉郎的不在場證明部分,作者的旁白加上演員演出的幾個年輕人出遊的畫面,騎機車、打撞球等,最後夜已深,三個人三貼送劉秉郎回家,一直到這邊都還是演員演出的虛構畫面,然後三貼的畫面淡出,鄰居做證的畫面淡入,劉秉郎的鄰居信誓旦旦的表示她有看到劉秉郎回家。這段告訴我「劉秉郎的不在場證明被法官漠視」。
在我們一般的觀念上,擁有影像作為證據是可信度比較高的,蔡崇隆為了呈現他所看到的蘇案,為了呈現出他認為蘇建和三人為無辜的”事實”,他將紀錄的真實影像當中缺少的情節,以遠鏡頭拍演員演的畫面來接續,也許是為了讓這個事件呈現的更流暢吧,但在閱聽人的眼中,卻不太會注意到這並不是在當時實際拍攝的畫面。也許會知道畫面是假的,但也認為這些事(ex:刑求)確實真正曾經發生。
其實,這麼一段影片看下來,我本身是傾向認為他們三個是無辜的。不過這真的是一部非常主觀的紀錄片。我認為,當記者涉入事件很深並希望能透過媒體喚起社會注意時,記者扮演參與鼓吹的爬糞者時,當然是主觀的,但應該還是要避免過分的煽情畫面煽動字眼,避免太多的情緒化語句。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是生長在眷村,爺爺就是民國38年來台的那批外省軍人,當我在接觸二二八事件時,我非常的難過。當時,我覺得生為台灣人就應該要了解二二八事件到底是什麼,我報名二二八紀念館所辦的研習營,當歷史學者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二二八時,理性的批判讓人為台灣傷痛,我也很能接受那種省籍間難免有的疤痕﹔但是當我們由義工阿姨帶領我們參觀館內文物時,阿姨指著一張阿兵哥舉槍毆打台灣精英的照片,她說:你們看,那個阿兵哥有夠殘忍的,聽說這兩個一個是安徽人一個是浙江人,哎呀,安徽人就是這樣冷血。旁邊的其他人也就說:對耶,我們家鄰居那個安徽人好像也是這樣耶……
我聽到時很難過,非常非常的難過,當一件原本就是傷痛的事件,被無知的大眾簡單的二元化,又加上許多的情緒性字眼,這只會讓傷痛更加的加深,這也是省籍情結打不開的原因吧……
所以記者也許是在理性的情況下了解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所以他可以氣憤的為蘇建和三人叫屈,但在一般閱聽眾不了解事件詳細始末時,單憑一個主觀煽情的影片來認識整個事件,這只會讓情緒去主導一切,致使誤會與傷痕越來越大。我想,這也是蔡崇隆拍攝蘇建和案相關紀錄片一部比一部理性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講者萬蓓琳說了些什麼&我的想法
「這不是一個複雜的案子,但這是一個草率解決的案子」
法官、檢察官、警察……我們的整個司法體系出了什麼問題呢?不論這件案子是誰對誰非,我想有人願意以蘇案為指標,拿其中的疑點與漏洞來檢視我們的法律出了什麼問題,這就是一種進步。
有人說,為什麼我們要守法?因為這樣社會就不需要那麼多警察,整個社會成本就可以降低﹔另一方面,社會中真正優秀的人才都不願意當警察,太多素質不良的警察,其實也是一種擾民吧…
「在那些處理過一大堆不良少年的警察眼中,他們就是那種壞小孩」。記得我國中的時候,學校裡總是會有一些”大哥”要跟底下的人湊點錢,有一次少年隊來偵查,找了我幾個同學當證人,也做了筆錄,結果警察要我同學簽名在紙張的最末端,而不是筆錄結束的地方。事後發現,警察在這中間的空白多加了好多字,讓我的同學多惹了不少麻煩。這也算是偽造文書吧…,警察好像總是想盡辦法要給那些「壞小孩」定罪?
也許這是一項很特別的,「民間團體特別針對一個”個案”的救援行動」,但在民間團體特別的堅持之下,撐過了「社運禁不起拖」的界線,成為一個討論司法討論死刑的重要代表案件。
而台灣人權促進會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共同組成的死囚平反行動大隊,從2000年4月15日開始風雨無阻的在立法院附近"靜走",他們走了215天的精神令然感動。我們這些"小市民"除了在選舉前被捧在手心之外,其他時間小市民又能擁有些什麼影響力呢?也許影響力不是沒有,而是太小,小到讓人灰心。社運人士的堅持,還有蘇爸爸的不放棄,著實另人感動。
◎記者在爭議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記者應該是要做中立性的守門人還是參與性的鼓吹者呢?這兩種專業意理的爭論就好像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在一般閱聽人心中,其實也是雙重標準的,當記者真的爬糞成功破獲弊案,我們拍手叫好﹔但在破獲之前,記者的死纏爛打成了不注重個人隱私狗仔隊行為。
我想,在爭議事件中,記者扮演的就像是我們的眼睛或是我們嚮導,記者帶領我們來認識這個事件。就算公正客觀是種完美的理想,要還原真實事件並不容易,但這還是記者該努力的方向,而我們讀者,再藉由各家報導,各個記者的不同眼睛來拼湊出事件。但是,就單純的看事件的表象,我們又能看得出什麼呢?社論或是深入報導就可以「教」我們一些切入的方向與想法。
其實兩種專業意理一直都是並存於記者心中吧……
12月 06, 200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因為統一獅主場在台南,所以這幾年看球常往台南跑。一開始我們住汽車旅館,台南的汽旅好多,而且價錢跟台北比較起來也便宜許多!但是假日大部分都不提供訂房,甚至當天都要晚上10點後才開放住宿,若當天休息的生意太好,聽到要住宿的就乾脆直接回答客滿或不提供,有次晚上我們就疲憊的跑了好幾家汽旅...
-
http://www.uni-lions.com.tw/news_01a.asp?id=617 2006/01/22 歡樂『有你真好』同樂會球迷歡度週末 統一獅年度盛事『2006Uni-Lions,有你真好同樂會』今天在台南球場熱鬧登場,統一球團精心準備緊湊的活動及各式餐點與滿場...
-
去年在亞職認識了西武獅的 Leo與 Raina, 回到台灣,在 日本職棒筆記簿 NPB Note 網誌上找到了詳細的介紹,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兄妹呀! 埼玉西武獅隊 レオ(Leo,雷歐)1979 兄《獅子》手塚治虫大師筆下的獅王 ライナ(Raina,萊娜)1981 妹《獅子》...
-
奶奶情況不太好Q_Q 2010年9月18日 17:23 回顧去年我留下了這個訊息。從她在家裡不明原因跌倒有些摔到骨折進醫院以後,這一年來奶奶的狀況很不好,她急速的枯萎,像是被大仔的遲緩光線照到,所有的老化跡象一次爆發。這當中原因很多,有加護病房只為了保住你一口氣的急救、有外...
-
從八搶三中華隊搶下奧運資格開始,一堆廠商瘋狂的利用「奧運」、「棒球」這樣的話題在做行銷。像是中華電信MOD找來中職的一堆洋將來模擬美國大聯盟,「不是跟你說是個曲球了嗎」這個梗頗有笑點。中華三菱汽車也推出「中華好棒.奧運加油」專案,還拍了段球賽轉播時,馬路街頭上的人們都化身成球賽中...
-
在朋友家的櫃子裡看到這東西,他介紹這是用光源吸引蚊子,下方有類似風扇的東西蚊子靠近就會被吸進去,蚊子進去後就出不來了!不是電擊也不是用味道驅離。聽起來很酷,我打開下面籠子有著六隻死蚊子屍體。他說他好久沒用了,因為這東西沒設計電源開關,只有插插頭和拔插頭,有點不方便。如果我想要就...
-
這首歌好像紅很久了?但我一直不知道有這首歌,因為我不懂台語,根本不懂他歌詞的意義。直到認識阿杰,他逐字逐句的將歌詞與意思「翻譯」成國語給我聽,我才懂得這首歌的韻味與感動之處。 邁入婚姻之後,這首歌聽起來感受更不同。描寫愛情的歌很多,但描寫婚姻的歌卻不多。婚姻中兩人的羈絆,不再像是...
-
台灣人真的很愛唱歌。 我買過一張賣給外國人遊客的明信片,上面用幾個圖示代表台灣,按摩、算命、廟宇、和 唱歌 。 唱卡拉OK、進KTV,已經是一種台灣的特殊文化,一群人聚在一起除了吃飯,下一個選項幾乎就都是唱歌了。這樣的行為模式,是否也能搬上網路?當年Yahoo語音的唱歌聊天室大紅...
-
好久不見月光俠,這次51勞動節連假來到台南,月光俠說要請我們吃高雄一家很好吃的素食,我們說「好阿」然後就衝了~ 完全沒想到會是個超級高級的素食buffet啊。 (=口=) (圖片取自於官方網站) 高雄人道素菜百匯餐廳 Jen Dow Vegetarian Buff...
-
競爭情況 相: 1. 在這兩個領域中,有許多的組織(如公司、政黨、派系等)都在為爭取核心成員(如顧客、選民)而彼此競爭。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佔有率(選票),每個公司(政黨)都必須選出優於其他競爭者的差別利益(differential advantage)以吸引成員。 2. 皆須將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